一、土壤重金屬污染特點
1、重金屬不能被微生物降解,是環境長期、潛在的污染物;
2、因土壤膠體和顆粒物的吸附作用,長期存在于土壤中,濃度多成垂直遞減分布;
3、與土壤中的配位體(氯離子、硫酸離子、氫氧離子、腐蝕質等)作用,生成絡合物或螯合物,導致重金屬在土壤中有更大的溶解度和遷移活性;
4、土壤重金屬可以通過食物鏈被生物富集,產生生物放大作用;
5、重金屬的形態不同,其活性與毒性不同,土壤pH、Eh、顆粒物以及有機質含量等條件深刻影響它在土壤中的遷移和轉化。
二、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工藝
根據治理工藝及原理的不同,污染土壤治理技術可分為:工程治理措施和物理化學修復兩大類。
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客土、換土、去表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
物理化學修復主要包括:固化/穩定化、電動修復、絡合淋洗、蒸汽浸提、氧化還原、農業修復、生物修復等。
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技術主要有:植物修復,原位化學淋洗,異位化學淋洗,土壤性能改良,固化修復技術,物理分離修復技術,玻璃化修復,熱力學修復,熱解析修復,電動力學修復,換土修復等。
然而,
異位化學淋洗技術是少數能將重金屬徹底從土壤中祛除的方法之一。
由于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特點,我們可知污染物濃度呈垂直遞減分布,這樣將污染土壤挖掘處理進行異位淋洗,簡單高效,避免污染物遷移,將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對污染土壤的減量化綜合處理。最后,廢液進入專業的水處理系統,廢渣經檢測如不合格進入熱脫附系統,徹底避免了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