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土壤淋洗分為原位淋洗和異味淋洗,那么這兩種技術有什么不同之處呢,他們的使用范圍是什么呢?土壤修復設備廠家鄭州德森為您解答。
原位土壤淋洗是通過注射井等向土壤施加淋洗劑,使其向下滲透,穿過污染帶與污染物結合,通過解吸、溶解或絡合等作用,最終形成可遷移態化合物。含有污染物的溶液可用提取井等方式收集、存儲,再進一步處理,以再次用于處理被污染的土壤。
該技術需要在原地搭建清洗液投加系統、土壤下層淋出液收集系統和淋出液處理系統。同時,采用物理屏障或分割技術把污染區域封閉起來。
該技術對于多孔隙、均質、易滲透的土壤中的重金屬、具有低辛烷/水分配系數的有機化合物等污染物具有較高的分離與去除效率。無需污染土壤進行挖掘、運輸,但可能會污染地下水,去除效果受制于場地地質情況等。
2、異味土壤淋洗
異位土壤淋洗是把污染土壤挖掘出來,通過篩分去除超大的組分,然后用淋洗劑來清洗、去除污染物,再處理含有污染物的淋出液,并將潔凈的土壤回填或運到其他地點,該技術的核心是通過水力學方式機械地懸浮或攪動土壤顆粒。
1、挖掘土壤;
2、土壤顆粒篩分,剔除雜物及粒徑過大的礫石。
3、淋洗處理,即在一定的土液比下將污染土壤與淋洗液混合攪拌,進行固液分離。
4、淋洗廢液處理,經處理后,可再次用于淋洗。
5、揮發性氣體處理達標后排放。
6、淋洗后的土壤進行回填或安全利用。
異位土壤淋洗技術常用于降低受污染土壤土壤量的預處理,主要與其他修復技術聯合使用。當污染土壤中砂粒與礫石含量超過50%時,異位土壤淋洗技術就會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