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國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重視,對土壤生產能力的可持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人口多、耕地少、面臨糧食安全的嚴峻形勢下,如何保障土壤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尤為重要。土壤板結是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現之一,特別是亞表層土壤板結,現在植物根系向地下生長,在植物生長中后期如遇到降雨少和蒸發大的情況下土壤板結嚴重影響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干旱可能限制植物生長和產量形成。
目前,針對土壤板結問題,常用的是深耕法,是指在栽種種子的時候,需要深深的挖土,耕地,把田地深層的土壤翻上來,淺層的土壤覆下去,以使種子能深臥在土壤里,有更充分的養分,但是深耕的作用較為短暫且能量和時間成本較高,深耕雖然減緩了土壤板結但是也破壞了多年免耕管理發展起來的表層覆蓋,也增加了土壤侵蝕和表土板結的風險。
因此發明一種免深耕修復土壤板結的方法對
土壤修復技術領域具有積極的意義。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目前修復土壤板結主要是采用深耕法,但是深耕的作用較為短暫,深耕雖然減緩了土壤板結但是也破壞了多年免耕管理發展起來的表層覆蓋,增加了土壤侵蝕和表土板結風險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免深耕修復土壤板結的方法。
1、技術方案是:
(1)將黃豆用水泡發l~2天,將鳳梨和泡發后的黃豆混合并放入打漿機中打漿,得到混合漿液,再將混合漿液和葡萄皮以及酒石酸混合后裝入發酵池中,再向發酵池中加入混合漿液質量8~10倍的清水,將發酵池密封后在25~35℃下靜置發酵20~30天,發酵結束后取出發酵產物,過濾去除濾渣,得到濾液,將濾液和黃腐酸混合后得到土壤活化劑,備用:
(2)取枯毛竹用電鋸沿竹節切斷,得到兩頭帶有竹節的毛竹筒,用鉆孔器打通其中一端的竹節,另一端竹節保留,得到半封閉竹筒,按相同方法制備200~300個相同的半封閉竹筒,備用:
(3)收集枯樹葉用沼氣液浸泡1~2天后取出,將浸泡后的枯樹葉裝入紗布袋中,再將紗布袋放在發酵池底部,向發酵池中加入枯樹葉總質量5~10倍的氨氮廢水處理廠二沉池活性污泥,用活性污泥將紗布袋完全掩埋并每天向活性污泥上淋灑枯樹葉質量30%的沼氣液,如此堆置處理30~40天后,取出紗布袋中的腐殖質;
(4)收集細葉泥炭蘚和背托苔混合后放入粉碎機中粉碎20~30min得到苔蘚混合物,再將苔蘚混合物和上述得到的腐殖質混合后得到注入料,備用;
(5)按質量比為1:200將步驟(1)備用的土壤活化劑兌水后用農藥噴霧器按0.25kg/m2的量噴灑在待修復的板結土壤表面,噴灑結束后靜置1~2h后向板結土壤中按80m3/畝的灌溉量引入沼氣液,自然吸收3~5h后使土壤潤濕軟化:
(6)將步驟(2)備用的半封閉竹筒帶竹節的一端朝下,沿垂直地面的方向插入軟化后的土壤中,直至竹筒完全插入土壤中,再將步驟(4)備用的注入料注入竹筒中,直至將竹筒完全注滿;
(7)待上述注入料注入完畢后,每天向待修復土壤表面噴灑清水,如此養護20~30天,直至待修復土壤表面長滿苔蘚后用耕地機對土壤表層進行翻耕,將表層的苔蘚和竹筒內的物料掩埋入地下,即可完成對板結土壤的修復。
步驟(1)中所述的鳳梨和泡發后的黃豆質量比為5:1,混合漿液和葡萄皮以及酒石酸的質量比為5:2:1,濾液和黃腐酸的質量比為10:1。
步驟(1)中所述的再向發酵池中加入混合漿液質量8~10倍的清水的同時,還可以加入混合漿液質量10%的生活污水處理廠二沉池活性污泥。
步驟(2)中所述的枯毛竹內徑為10~20cm。
步驟(4)中所述的細葉泥炭蘚和背托苔的質量比為1:1,苔蘚混合物和腐殖質的質量比為3:1。
步驟(6)中所述的半封閉竹筒的插入量為10個//m2。
步驟(7)中所述的清水噴灑量為5m3/畝,翻耕深度控制在20~30cm。
2、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利用黃豆和鳳梨發酵物中富含氨基酸,再將其和有機羧酸復配,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活化土壤表層,使土壤顆粒表面的親水性氨基、羧基數量增加,從而讓土壤表層迅速潤濕,水份入滲速率增加了0.4~0.5cm/h;
(2)本發明中沼氣液可以迅速滲透到土層中,破除土壤板結,疏松土壤,再將竹筒釘入軟化土壤中為苔蘚生長提供生長位點,待苔蘚生長后淺層翻耕,使表層苔蘚和竹筒中的腐殖質埋入地下,經土壤微生物分解后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進一步解決了土壤板結化的問題,經本發明修復后的板結土壤,硬度降低了11.5~12.7kPa,有效改善了土壤的板結狀況,同時腐殖質的混入還提高了土壤中的養分含量,修復作用時間長,本發明的修復效果作用時間是深耕修復作用時間的2~3倍,并且本發明只在土壤淺層進行修復,沒有破壞土壤的表層覆蓋,有效降低了土壤侵蝕和表土板結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