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損土壤修復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不僅是關系到普通百姓生活環境的“平常事”,還是關系到國家生態安全、長治久安的“重要事”。土壤污染防治政策的不斷落地,給產業帶來了機遇。
據相關專家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潛在市場將超過《大氣污染防治計劃》的1.7萬億元和《水污染防治計劃》的4.6萬億元,甚至超10萬億元的規模。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預算,是專門用于土壤污染防治、環境風險管控等方面,促進土壤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由財務部會同生態環境部負責管理,2019年的專項資金總計達50億,其中計劃向陜西撥付15,930萬元。
污染防治資金重點支持的七個領域涵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監測評估;建設用地、農用地地塊調查及風險評估;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土壤污染修復治理;支持設立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提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等與土壤環境質量改善相關內容。
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當前仍處于起步成長階段,行業產值僅占環保產業總產值的2%以下,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指標占比已達30%以上。隨著污損土壤修復事業的發展,宏觀政策和行業政策的傾斜,管理體系的逐漸完善,未來,我國
污染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修復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和應用更受關注。
目前,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相比,我國自主研發的修復技術、工藝和設備存在一定差距。鄭州德森環境在關注生態安全、社會效益和自主研發的情況下,推出新了前沿修復技術和設備,如用于土壤淋洗修復的
撬裝式土壤淋洗裝備,還可根據現場配置移動式淋洗裝備;用于土壤調查的直推式土壤采樣機;用于土壤修復的
土壤熱脫附(熱解吸)裝備等。我們的設備和技術經過了市場檢驗,我們生產的安全和經濟型的修復技術和設備在未來將更加受歡迎,也將推進整個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