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地市紛紛發布土壤防治條例,土壤調查、修復的號角已經吹響。但是我們有真正的在對待這個事情么? 大家天天都在喊著“為了拯救地球,我們要保護環境”、“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要保護環境”等等類似的口號,其實我們進行
土壤修復或是其他環保行為,都只是為了我們這一代的自己而已。
央視曾經報道了一條令人觸目驚心的新聞:常州外國語學校新址建在污染地旁,部分污染物超標近10萬倍。由于學校附近開挖的地塊上曾經是三家化工廠。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了有毒物質的擴散。選址明顯違規,只與毒地間隔不足100米。自從遷址至今,常州外國語學校一年內先后有641名學生被送到醫院進行檢查,有493人出現皮炎、濕疹、支氣管炎、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癥狀。
那么肯定有人會說,這環評是怎么通過的? 那么,我想問:這些孩子的健康又該由誰來保障?如果學校遷過來之前,這塊土地認真的進行了土壤修復,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類似的現象?
目前,這樣的未修復地塊有很多,就算是搬遷之后進行了掩埋等處理,但是如果不按照科學的方法來修復,各種重金屬和難降解的有機物,依然會進入水體和土壤,變成嚴重的毒瘤,我們的健康又何在?
進行土壤修復,勢在必行,是我們人類的自我救贖,雖難度之大、任務之重,但只要我們認真的落實土壤防治條例,進行土壤調查、土壤風險管控監測,進而進行土壤修復,污染的土壤只會越來越少,我們的健康也將有了保障。
土壤修復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生物修復、化學修復、物理修復,具體選用哪種方法需根據地塊土壤污染情況而定。
土壤淋洗技術適用于可處理的污染物類型: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對于大粒徑級別污染土壤的修復更為有效, 砂礫、 沙、 細沙以及類似土壤中的污染物更容易被清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