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人形象的比喻
土壤淋洗修復就像洗碗一樣,但是土壤淋洗技術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從購選設備,設計方案,到淋洗操作等一系列系統下來,需要注意到很多影響到土壤淋洗效果的因素:
1.方案和設備的選擇
土壤淋洗方案和設備的購選是土壤淋洗的重要環節,能否提供合適的修復方案,能否提供質量好、淋洗效果優的裝備,這都需要我們仔細考量。
2.土壤質地特征
土壤質地特征對土壤淋洗的效果有重要影響。當土壤淋洗法應用于黏土或壤土時,必須先做可行性研究,一般認為土壤淋洗法對含20%~30%以上的黏質土或壤質土效果不佳。對砂質土、壤質土、黏土的處理可以采用不同的淋洗方法。土壤細粒的百分含量是決定土壤洗脫修復效果和成本的關鍵因素。細粒一般是指粒徑小于63~75μm的粉/黏粒。通常異位土壤洗脫處理對細粒含量達到25%以上的土壤不具有成本優勢。
3.污染物類型及賦存狀態
對于
土壤淋洗來說,污染物的類型及賦存狀態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污染物可能以一種微溶固體形態覆蓋于或吸附于土壤顆粒物表層,或通過物理作用與土壤結合,甚至可能通過化學鍵與土壤顆粒表面結合。土壤內多種污染物的復合存在也是影響淋洗效果的因素之,因為土壤受到復合污染,且污染物類型多樣,存在狀態也有差別,常常導致淋洗法只能去除其中某種類型的污染物。污染物的水溶性和遷移性直接影響土壤洗脫,特別是增效洗脫修復的效果。污染物濃度也是影響修復效果和成本的重要因素。
4.淋洗劑的類型及其在質量轉移中受到的阻力
淋洗劑的選擇取決于污染物的性質和土壤的特征,這也是大量土壤淋洗法研究的重點之。酸和整合劑通常被用來淋洗有機物和重金屬污染土壤;氧化劑(如過氧化氫和次氯酸鈉)能改變污染物化學性質,促進土壤淋洗的效果,有機溶劑常用來去除疏水性有機物。土壤淋洗過程包括了淋洗液向土壤表面擴散、對污染物質的溶解、淋洗出的污染物在土壤內部擴散、淋洗出的污染物從土壤表面向流體擴散等過程。淋洗劑在土壤中的遷移及其對污染物擇的增效劑為表面活性劑,重金屬增效劑可為無機酸、有機酸、絡合劑等。增效劑的種類和劑的復配。
5.淋洗液的可處理性和可循環性
土壤淋洗法通常需要消耗大量淋洗液,而且這一方法從某種程度上說只是將污染物轉入淋洗液中,因此有必要對淋洗液進行處理及循環利用,否則土壤淋洗法的優勢也難于發揮。有些污染淋洗液可送人常規水處理廠進行污水處理,有些需要特殊處理。
對于土壤重金屬洗脫廢水,一般采用鐵鹽+堿沉淀的方法去除水中的重金屬,加酸回調后可回用增效劑;有機物污染土壤的表面活性劑洗脫廢水可采用溶劑增效等方法去除污染物并實現增效劑回用。
此外,還有水土比、洗脫時間、洗脫次數等因素也影響著土壤的淋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