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壤修復類型主要包括:場地、耕地和礦山,污染面積分別為2.5萬塊、1000萬畝和8萬公頃。目前,土壤修復項目以場地修復為主,耕地修復將帶來較大的市場增量。隨著《土壤法》的落地,行業制度體系逐步規范,土壤修復項目需求有望提升,市場空間廣闊。到2024年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達到860億元。
中國土壤修復行業最為熱門的是
污染場地修復,由于城市范圍的擴容,以前的工礦企業用地逐步變成了城鎮建設用地,但工礦企業用地當年遺留的污染亟待治理,場地修復成為行業焦點。而耕地修復市場隨著國家對確保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的重視逐步落實,也開始壯大。雖然由于“去杠桿”的推進,環保產業尤其是PPP模式,受到金融機構的冷遇,但從國家政策、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來看。環保行業投融資環境將很快緩和,為土壤修復市場帶來巨大的產出效應。目前中國土壤污染防治修復產業的產值在環保產業總產值中的占比不足1%,但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這一比重高達30%,這也意味著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的土壤修復市場,有著超乎想象的潛力。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技術的持續升級以及修復標準的逐步細化,行業壁壘將明顯提升,預計未來企業數量增速將放緩,先期進入土壤修復行業的龍頭企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一些在細分領域專業性強的技術企業也將脫穎而出。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要求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到2030年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此后,我國陸續完善土壤修復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制度建設。(來源:中研網)
目前土壤修復行業的市場空間高達5萬億元,這樣的一個巨型市場也無疑將有力地拉動下游產業的發展。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20年版)》推薦工作的通知”,推薦范圍包括土壤污染修復等在內,由此可見,未來將會涌現出大批效率高、成本低的土壤修復技術。
針對場地修復,目前較為應用廣泛的土壤修復技術有土壤固化、
土壤異位淋洗、土壤熱脫附等修復技術。相關專業人士指出,目前土壤修復項目以場地修復為主,耕地修復將帶來較大的市場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