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土壤環境是有一定的自凈能力的,可以逐漸分解掉進入土壤的污染物,但是當進入土壤的污染物的速度超過土壤自身的凈化能力的時候,就會導致土壤污染現象,打破了土壤環境的自然動態平衡,而且土壤污染會引起土壤性質的改變,導致其應有的功能喪失,土壤肥力下降,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土壤的污染以及修復技術的研究。
農田
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如下:
一、農藝調控
農藝調控,即改進農藝作業方法,實現直接或間接修復土壤的目的。常用的農藝調控方法有科學水肥管理、改良土壤理化特性等等。比如:田間淹水,大大提升壤土的pH值,增加壤土對Cd2+的吸附能力,很好抑制作物對鎘的吸收。有實驗證實:經淹水處理的稻米,較旱作物對重金屬鎘的吸收每千克少了1mg左右。針對性用肥,發揮P-Cd、Zn-Cd、Si-Cd之間的相互拮抗作用,合理增施磷肥、鋅肥、硅肥,能大大降低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此外,有機肥的施用,對刺激有機質絡合重金屬的效果不錯,大大增加壤土吸附固持重金屬的能力,對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效果不錯。比較其他修復技術,農藝調控成本低,操作最為簡單。但是,其修復能力有限,僅適用于污染較輕的壤土。
二、化學淋洗修復
化學淋洗修復,即借助化學藥劑的絡合、解吸、溶解作用,將土壤中的重金屬固相、液相通過
土壤水洗機設備進而實現分離重金屬起到修復的目的。目前,用于此項技術較好的淋洗劑,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氯化鐵(FeCl3)、有機酸、檸檬酸等等。此類化學藥劑的使用中,FeCl3、檸檬酸最為“溫和”,對壤土的影響不大,而且有著很好的去除重金屬效果。
這些技術的應用,修復速度較快,比較適合用于小面積的快速修復。在后期去除效果下降時,可考慮配合用植物吸取修復,同時注意改良培肥地力,能很好緩解此項技術后期效率降低的問題。同時,節省淋洗劑的用量,還有利于縮短修復周期。
三、工程修復
此項技術流程,由客土覆蓋、表層剝離、深耕稀釋等等幾環節。比較其他修復技術,此項技術操作簡單,見效相對較快,而且效果穩定。在日本此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目前約有七千多公頃的土壤經客土、換土等得到修復。修復用的客土,需構筑黏土不透水層,一般的厚度應控制在20~40cm。而且,還要做好不定期檢測。
當然這項技術也有缺點,體現在:工程操作量大,成本尤高。有統計計算,日本每修復1hm2的土壤,需要耗費約幾百萬的人民幣。而在云南某地的推廣實踐中,客土的運輸成本就在15萬元/hm2。而且,修復用的客土,肥力參差不齊,與不同批次土壤混合,會降低土壤的肥力,影響到不同地區壤土的理化特性。
重金屬
污染土壤修復調查采樣工具建議選擇
直推式土壤采樣機,履帶智能遙控行走裝置,采用直推方式將套管推入土壤,無需注水,能夠連續快速地取出不受外界干擾的特定深度的柱狀土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