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
取樣機采樣分析后,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確定是否可以選擇
土壤熱脫附技術來修復土壤。熱脫附技術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特性和污染物特性兩類:
(1)土壤特性
①土壤質地
土壤質地一般劃分為沙土、壤土、黏土。沙土質疏松,對液體物質的吸附力及保水能力弱,受熱易均勻,故易熱脫附;黏土顆粒細,性質正好相反,不易熱脫附。
②水分含量
水分受熱揮發會消耗大量的熱量。土壤含水率在5%~35%間,所需熱量約在117~286kcal/kg。為保證熱脫附的效能,進料土壤的含水率宜低于25%。
③土壤粒徑分布
如果超過50%的土壤粒徑小于200目,細顆粒土壤可能會隨氣流排出,導致氣體處理系統超載。最大土壤粒徑不應超過5cm。
(2)污染物特性
①污染物濃度
有機污染物濃度高會增加土壤熱值,可能會導致高溫損害熱脫附設備,甚至發生燃燒爆炸,故排氣中有機物濃度要低于爆炸下限25%。有機物含量高于1%~3%的土壤不適用于直接熱脫附系統,可采用間接熱脫附處理。
②沸點范圍
一般情況下,直接熱脫附處理土壤的溫度范圍為150~650℃,間接熱脫附處理土壤溫度為120~530℃。
③二噁英的形成
多氯聯苯及其他含氯化合物在受到低溫熱破壞時或者高溫熱破壞后低溫過程易生產二噁英。故在廢氣燃燒破壞時還需要特別的急冷裝置,使高溫氣體的溫度迅速降低至200℃,防止二噁英的生成。
熱脫附技術可以用在廣泛意義上的揮發態有機物、半揮發態有機物、農藥甚至高沸點氯代化合物如PCBs、二噁英和呋喃類污染土壤的治理與修復上。但是,熱脫附技術不適用于無機物污染土壤(汞除外),也不適用于腐蝕性有機物、活性氧化劑和還原劑含量較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