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已經成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土壤的重金屬污染更是難以去除。目前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與修復研究是環境污染治理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國內外在此方面進行了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積極的研究成。通常情況下對重金屬污染土壤多采用植物修復等技術,此類型修復的周期長且見效慢,因為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主要與腐殖質類天然有機質結合而吸附在土壤顆粒上并穩定存在,不易被植物高效吸收,所以增加了重金屬污染物從土壤中去除的難度,使傳統的植物修復效率降低,而土壤污染的電動力學修復具有人工耗費少、接觸有害物質少并經濟效益較高等優點。
電動力學修復技術是在受污染土壤或地下水區域置入導電電極,然后施加一定的電壓形成直流電場,利用電場產生的各種電動力學效應如電遷移、電滲析和電泳等使土壤孔隙中水分子、無機離子、有機分子和微生物細胞等作定向遷移運動,從而將土壤中的目標污染物定向遷移至一定的區域,將污染物質從土壤或地下水中分離出來。國外的研究開展相對較早,20世紀90年代國外開始應用電動力學技術修復重金屬污染的土壤等,表明該技術能夠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物。Kim等采用該技術修復土壤中的Pb和Cd污染的實驗表明,土壤中重金屬能被有效去除且修復效果受電壓和土壤的pH值及滲透性等因素響。Genc等也應用電動修復技術對河流底泥中的Mn和Cu及Pb和Zn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進行研究,Gidarakos等研究土壤中Zn和Cd污染的電動修復效率,實驗表明,鰲合劑和pH值等對污染土壤的修復效果影響明顯。國內在近年來也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如周東美等在實驗室條件下對黃棕土壤鉻污染的電動修復作了系列研究,王業耀和孟凡生也對鉻污染土壤的電動修復作了實驗研究并取得了積極的研究成果。
目前,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報道較多,而快速高效的實用修復技術應用較少,本研究在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基礎上,通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電動力學修復系列實驗,研究土壤中典型重金屬污染物的去除技術和效果等,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有效修復提供理論和技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