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興國安邦、文明建設的基礎資源。近3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高強度的人類活動,我國土壤污染的面積和范圍不斷擴大,土壤惡化趨勢呈現加速的狀態。事實上,土壤污染修復治理技術已成為我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與此同時,我國的土壤污染治理技術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幾十年,急需可工程化的技術突破。
土壤淋洗技術是當前國外應用較廣的土壤修復方法之一,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集成、且工程化應用于污染場地修復。以英國為例,ArtKins在2012年主導的倫敦奧運公園場地(主要污染物為石油烴和重金屬)修復項目,采用土壤淋洗技術共處理土方量200萬噸。土壤淋洗技術,是利用淋洗液的流動性和淋洗液自身與污染物的反應特性來去除土壤污染物的方法,其實際就是通過分離或解吸作用實現污染物從固相向液相的轉移過程。國外的經驗及案例表明,土壤淋洗技術可同時處理無機或有機污染土壤,屬于少數幾個可永久性處理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方法。
按照處理土壤的位置,土壤淋洗技術分為原位土壤淋洗技術、異位土壤淋洗技術兩大類。其中,異位土壤淋洗技術把污染土壤挖掘出來,通過篩分去除超大的組分并把土壤分為粗料和細料,然后用淋洗劑來清洗、去除污染物,再處理含有污染物的淋出液,并將潔凈的土壤回填或運到其他地點。當前,國內的土壤淋洗技術停留在小試中試層面居多,工程化案例極少。從土壤淋洗的技術層面來看,制約其工程化應用的核心問題的難點有三個:
(1)污染物的洗脫:污染物的存在形態、土壤顆粒的粒徑均會影響洗脫效率;
(2)淋洗廢液的回收利用:淋洗劑有效成分損失較大、回收時間長、回收濃縮的污染物難以徹底消除,易導致污染物再次進入環境系統,造成二次污染。
(3)泥餅處理;污染物濃縮至泥餅中,如何進行安全、有效的處理處置,是土壤淋洗技術的后端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