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的“三大戰役”戰績如何?今年將怎樣繼續發力,換來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環境?
24日下午,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受國務院委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做報告,介紹2016年度我國的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等。
空氣:部分地方、部分時段污染仍較重
陳吉寧介紹,2016年,我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全國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他指出,空氣質量的一個特點是部分時段污染加重。“2016年是強厄爾尼諾現象的次年,進入秋冬季后,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冷空氣活動頻次少、強度弱、風速小,大氣污染物擴散氣象條件極為不利,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過程。”陳吉寧說,11月15日至12月31日京津冀區域供暖期間,PM2.5濃度為135微克/立方米,是非供暖期濃度的2.4倍,僅12月就發生5次重污染天氣過程,給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
水:部分水體趨于惡化
2016年,我國通過強化飲用水安全保障、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措施,進行水污染防治。陳吉寧介紹,當年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為67.8%,劣Ⅴ類水質比例為8.6%。開展監測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有93.4%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質達標,84.6%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質達標。
土:土壤環境保護壓力依然很大
土壤污染問題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陳吉寧表示,當前我國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工礦企業及其周邊土壤環境問題突出。抽樣顯示,重污染企業及其周邊點位超標率為36.3%、工業廢棄地為34.9%、工業園區為29.4%。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排放不斷累積,化肥、農藥、農膜等使用量多,土壤環境保護壓力依然很大。
2016年,國務院印發“土十條”,31個省(區、市)編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視程度提高。
今年土壤污染治理或將取得實質進展。陳吉寧介紹,今年要研究制定“土十條”考核細則,提出主要目標分解方案,與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全面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進一步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開展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
在治理方面,要指導和推動土壤污染治理與土壤修復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先行區建設,指導督促138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制定綜合治理方案等。
此外,陳吉寧在報告中還介紹,2016年完成的生態環境狀況評價顯示,全國總體生態環境屬于“一般”,其中“優”“良”縣域共1605個,占國土面積的44.9%。一些地區生態資源破壞嚴重,生態空間被蠶食侵占,系統保護有待進一步加強。今年將通過深化和落實生態環保領域改革、加強環境法治建設、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等措施,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