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將土壤污染治理提上了工作日程,這也催生了千億的土壤修復市場藍海形成。但是整個市場發展仍然制約于龐大的資金、土壤修復技術、人才、土壤污染治理設備、機制缺口,如何才能推動市場的發展?中國首只土壤修復產業基金的設立已然不遠,完善的投入機制正漸行漸近。
借助于“土十條”、《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等政策東風,土壤污染修復市場迅速崛起,其中土壤修復領域的產業發展也迎來重大利好。不僅如此,中國首只土壤修復產業基金也在醞釀中,總規模約為100億元。不出意外,這只土壤修復產業基金獲得了各界的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就曾公開發言稱,中國土壤修復產業有上萬億元的市場空間。如此廣闊的土壤修復市場雖然引起了眾多企業的關注與重視,但是很多企業卻面臨著發展的桎梏?;谶@樣的背景,土壤修復產業基金的建立在順應市場環境的同時,也成為了促進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方式。
潘碧靈在建議設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時候就提出:“未來我們面臨的一個突出的挑戰,應該是土壤污染修復的錢從哪里來。”土壤修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所需資金龐大,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資金短缺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因此,建立土壤修復產業投資基金將是完善我國土壤修復產業資金投入機制的重要一環。
除了提出土壤修復產業資金鏈的問題,潘碧靈還表示,我國也缺乏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復商業模式。如何激勵市場快速創新,探索更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土壤修復產業投資基金將成為強力助推器。
土壤修復行業還很年輕,商業模式相對單一。修復產業基金,包括這只即將將成型的土壤修復產業基金一旦形成了持續運轉的市場鏈,整個產業的發展,包括商業模式的多元化都將走上正軌。國內企業應該積極推動土壤修復技術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走出一條高端、高效、高品質的土壤修復道路。
實際上,不論是國家推出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還是土壤修復產業基金的建立,這些行動最本質的目的就是徹底擺脫土壤修復產業的市場雛形,使其發展走向成熟和可持續的道路。相信,伴隨著中國首只土壤修復產業基金的正式啟動,土壤修復公司將會遇到更多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