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程,全國人大代表萬連步日前表示,我國耕地質量問題嚴峻,應全面推進土壤修復工程,提升耕地質量。在頂層設計上,整體規劃設計;同時,強化科技的作用、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加強稅收等扶持,系統謀劃全面布局。
耕地土壤退化嚴重,土壤肥力差;耕地污染問題凸顯,威脅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企業扎堆進入土壤修復行業,土壤修復技術良莠不齊。我國耕地質量問題較為嚴峻,應全面推進土壤修復工程,全面提升耕地質量。
在頂層設計上,在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等重大土壤保護、修復項目中,整體規劃設計,明確對灌溉水源、周邊企業布局排放的要求。同時要將整體配套工程建設、農產品質量一并納入考核目標,推進耕地土壤、大氣、水、農產品質量的保護與提升。
同時,應強化科技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支撐作用。建議政府主管部門設立專門的重大項目研發基金和重大成果轉化基金,優先支持一批重大研究課題,鼓勵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同時,建立政策性基金,在具備條件的重點企業建設試點,為農民埋單、定點試生產試用,最大程度地改善土壤環境。
據了解,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的產值占環保產業總產值的比重僅為0.5%,而其中僅有7.1%的比重用于修復耕地,土壤修復工作任重道遠。但是,目前土壤修復參與模式單一,主要以政府招標采購企業土壤修復設備的形式進行。
對此,要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鼓勵優勢企業積極參與土壤修復示范工程。比如,通過進一步完善標準技術體系,研究制定土壤污染修復相關產品標準、檢驗方法標準、安全評價和應用技術規范等,建立明確的土壤修復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為耕地土壤生態環境保護與土壤調理劑企業的規范發展提供依據。還要完善現有企業、產品招標模式,避免低價低質競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土壤修復示范工程?! ?br /> 此外,應該落實土壤質量保護責任主體,建立土壤改良效果責任追溯制度。在農村土地流轉中,將耕地質量的量化指標納入土地經營權證中,土地流轉的受讓方要履行土壤保護的責任,建立土地流轉中耕地質量維護獎懲機制,促進耕地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