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與“水體變黑、天空變灰”等顯而易見的環境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屬土壤污染往往不容易被察覺。近年來,隨著重金屬離子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斷積累,其危害才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先前的土壤重金屬離子污染研究中,土壤中重金屬的總量一直是研究者們重點關注的問題,但隨著研究的深人,研究者們發現重金屬的生物毒性并不完全取決于土壤中重金屬的總量,與重金屬的形態也有重要的牽連,因為與重金屬的總量相比,重金屬的形態更多地影響著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活化程度、致毒性和遷稱性。因此,闡明土壤污染物中重金屬離子的不同存在形態及其對土壤的影響與危害,將為尋找土壤修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重金屬形態主要包含了重金屬化合態、價態、結構態和結合態四個方面,即某一重金屬元素在環境中以某種離子或分子賦存的實際形式。重金屬的毒性和環境行為可以由形態中某一個或幾個方面不同而引起不同。因此,土壤中重金屬的形態分析也成為環境土壤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對于土壤中重金屬形態的分類,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學者們的見解也都不盡相同。例如,Forstner 提出了七步連續提取法,將重金屬形態分為交換態、品型氧化鐵結合態、殘渣態、有機態、氧化鐵結合態、碳酸鹽結合態、無定型氧化錳結合態。邵濤等則提出了六步法,將重金屬形態分為鐵錳結合態、碳酸鹽結合態、交換態、水溶態、有機質結合態、殘渣態。目前,國內外較常用的土壤重金屬形態分類及提取方法是Tseeier五步連續提取法和BCR三步連續提取法。Tseeier五步連續提取法是將土壤中金屬元素的形態分為可交換態、碳酸鹽結合態、鐵-錳氧化物結合態、有機物結合態和殘渣態5種。歐共體標準物質局在Tseeier法基礎上提出了BCR三步連續提取法,將Tseeier分類法中的碳酸鹽結合態和可交換態合并為酸可溶態,即將土壤中的重金屬形態劃分為酸可溶態、可還原態、可氧化態和殘渣態,是目前較新的劃分方法。
鄭州德森環境多年從事重金屬土壤修復設備的研發,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土壤修復工藝,不僅可以提供土壤修復專業設備,還可以提供項目工藝流程設計、輔助設備選配、專業技術指導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務。移動式土壤淋洗設備可對污染土壤快速修復,安裝快速,轉場方便,可在不同的修復場地完成移動切換,同時可以節省成本。歡迎咨詢。
鄭州市長椿路11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2號樓B座17層
電話:0371-61772378
郵箱:desenhuanjing@163.com
30年
裝備制造經驗
為用戶提供及時、高效、便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