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作為環保產業中的新興產業,在投資模式、施工管理、治理成效和公眾接受度等方面,與傳統環境治理產業有較大差異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行業法規和技術規范尚不健全,土壤修復的差異性強,全社會缺少相關應對經驗。
場地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情況的空間變異性大。由于土壤性質的空間變異性和水文地質條件的不確定性,以及工程前期各階段的調查目的、內容和結果指向不同,土壤修復行業很難完全按照調查和風險評估階段確定的修復目標和修復范圍開展修復施工。各類修復技術和關注污染物都具有修復工程極限。場地修復技術對污染物消除或穩定化的效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堿活化的過硫酸鹽對苯的氧化效率受底層黏性、溫度、含水率、土壤有機質、土壤酸堿度、反應界面有效接觸率等影響,使得修復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土壤修復工作迫切需要進行改進。
德森建言:
提升治理能力,優化應對機制。當前的土壤污染防治策略應進一步體現精細化的風險評估和可持續的風險管控。充分考慮修復工程極限和導致的殘留污染物風險,對于修復后污染土壤要做到合理安全的資源化利用。通過精確的風險評估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來充分認識和量化污染物在確定情境下的合理允許濃度限制。引導社會理性認識和應對污染場地修復輿情。在污染場地開挖、污染土場外運輸、大規模上做好二次污染管控。
強化科研支撐,健全產業政策。激勵土壤修復設備和技術的創新示范,針對實踐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和關鍵科技需求采取揭榜掛帥的方式進行科技攻關,通過大型土壤修復工程積累經驗和模式并形成導則和規范。
鄭州市長椿路11號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2號樓B座17層
電話:0371-61772378
郵箱:desenhuanjing@163.com
30年
裝備制造經驗
為用戶提供及時、高效、便捷的服務